[:zh]

耶穌復活主日

吳智勳神父主日講道

我期待死人的復活

耶穌復活主日

宗徒大事錄 10:34,37-43
那時候,伯多祿說:「你們都知道:在若翰宣講洗禮以後,從加里肋亞開始,在全猶太所發生的事:天主怎樣以聖神和德能,傅了納匝肋人耶穌,使他巡行各處,施恩行善,治好一切受魔鬼壓制的人,因為天主同他在一起。 「耶穌在猶太人地區,及在耶路撒冷所行一切,我們都是見證人。但是,他們卻把耶穌懸在木架上,殺死了。第三天,天主使他復活了,叫他顯現出來,不是給所有百姓,而是給天主所預先揀選的見證人,就是給我們這些、在他從死者中復活後,與他同食共飲的人。 「他吩咐我們向百姓講道,指證他就是天主所立:生者與死者的判官。一切先知都為他作證:凡信他的人,賴他的名字,都要獲得罪赦。」
聖保祿宗徒致格林多人前書 5:6-8
弟兄姊妹們: 你們豈不知道:少許的酵母,能使整個麵團發酵嗎?你們應把舊酵母除淨,好使你們成為新和的麵團,正如你們原是無酵餅一樣,因為我們的逾越節羔羊基督,已被祭殺,作了犧牲。所以,我們過節,不可用舊酵母,也不可用奸詐和邪惡的酵母,而只可用純潔和真誠的無酵餅。
聖若望福音 20:1-9
一周的第一天,清晨,天還黑的時候,瑪利亞瑪達肋納,來到墳墓那裡,看見石頭已從墓門挪開了。於是,她跑去見西滿伯多祿,及耶穌所愛的那另一個門徒,對他們說:「有人從墳墓中,把主搬走了;我們不知道他們把他放在那裡。」 伯多祿便和那另一個門徒出來,到墳墓那裡去。兩人一起跑,但那另一個門徒,比伯多祿跑得快,先來到了墳墓那裡。他俯身看見了放著的殮布,卻沒有進去。 跟著他的西滿伯多祿,也來到了,進入了墳墓,看見了放著的殮布,也看見耶穌頭上的那塊汗巾,不同殮布放在一起,而在另一處捲著。 先來到墳墓的那個門徒,也進去了,一看見就相信了。 這是因為他們還不明白,耶穌必須從死者中復活的那段聖經。
吳智勳神父

 

復活期間我們常圍繞著聖洗與復活這些主題,今天讓我們用信經最後三句作反省:「我承認赦罪的聖洗只有一個,我期待死人的復活,及來世的生命」。

罪破壞了我們和天主的關係,也破壞了我們和別人的關係。人一出生就缺乏天主的恩寵,處於與天主對抗的狀態中。沒有恩寵,人就容易犯罪,好像巴勒斯坦人與猶太人生於敵對的環境中,很容易彼此仇恨。人極需要天主的恩寵幫助他們跳出罪惡的境界,以免重蹈亞當厄娃的覆轍。這就是聖洗的效用,連出生的嬰兒,父母也願意他一出生就充滿天主的恩寵,為他領洗,使他成為天主的子女,與天主建立良好的關係。

一講死人復活,我們很易記起耶穌復活死人的事跡,如:「青年人,我命你起來」,「拉匝祿,出來」等。我們可能想像自己的復活,是自己的遺體從墳墓中出來。其實死人的復活並不是指已壞死的遺體從墳墓中走出來,而是指整個人的復活。人生命的來源是天主,創世紀形象化的說:天主向人的鼻孔吹了一口氣,賦予人生命。但生命要靠身體與人及世界接觸,才算是一個完整的人。復活是指整個人的復活。

將來死人的復活與福音中耶穌復活死人是不一樣的,後者只能稱為再生,而再生是會再死的。前者卻是向前走,進入另一個新境界、一個新的存在方式,而非向後倒退。耶穌的復活是整個人的復活,包括從祂出生到被釘十字架的整個人,還包括祂三十多年來與人的種種關係及情感。

如果我們看看自己,二十年前的自己與今天的自己不但樣子不同,身體裏的每個細胞都換過了,但仍然是這個我,我與人的種種關係仍存在這個我內。復活基督的身體是超越時空的,從前我們用神速、神透、神健來形容。這個復活的基督是要靠信德去體認,以愛德去感覺的,難怪聖經記載別人認不出復活的基督來,瑪利亞瑪大肋納、厄瑪烏的兩個門徒、大部份的宗徒皆如此。今日的福音記載伯多祿看見空墓,不明所以,但耶穌所愛的門徒一看就意識到基督的復活,他對基督的愛使他未見復活的基督,就相信祂已復活了。

認識復活的基督,和祂保持一份愛的關係,可使基督徒生活在永生裏。耶穌曾說過:「永生就是:認識你,唯一的真天主,和你所派遣來的耶穌基督」(若17:3)。永生現在可以開始,如果我們認識、相信復活的基督,這份生命在來世便會延續。這就是「我期待死人的復活,及來世的生命」的意義。

我們明白了這意思後,大概不會因為害怕復活時找不到自己的身體器官而不去捐腎、捐眼角膜、捐骨髓等,又或者不敢火葬。死人復活時,我們會得到天主賞賜不朽的新軀體;這個身體包括我們整個人,也包括我們的愛心在內。我們生前的愛心越大,復活時越光榮。

將來在天國裏,我們和所有的親友都有一個光榮的新身體。如果我們彼此之間有一份愛的關係,我們可憑愛認出他們來,好像耶穌所愛的門徒藉著愛的感通而認出耶穌一樣。

讓我們再重覆信經最後的三句話:「我承認赦罪的聖洗只有一個,我期待死人的復活,及來世的生命」。赦罪的聖洗開始了和基督的新關係,只要這個愛的關係好好保存和發展,死人復活時,這個愛的關係仍然繼續,直到永遠。

吳智勳神父

吳智勳神父是香港耶穌會㑹士,一九七九年於香港晉鐸。他曾任耶穌㑹香港澳門會長,香港大學利瑪竇宿舍舍監,現任香港聖神修院神哲學院倫理神學及中國哲學史教授,香港大學聖安多尼堂區上智之座小堂主任司鐸,及神學雜誌《神思》主编。著作有:《基本倫理神學》,《和平綸音:主日及節日講道》,《耶穌基督普遍救恩:基督徒倫理本地化探索》。 Rev. Fr. Robert Ng Chi-Fun, ordained in 1979, is a Jesuit priest in Hong Kong. He was Chairman of the Society of Jesus in Hong Kong and Macau and Warden of “Ricci Hall” hostel of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urrently, he is Professor of Moral Theology and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at the Holy Spirit Seminary College and Rector of Our Lady Seat of Wisdom Chapel at St. Anthony’s Parish. He is also Editor-in-chief of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theological magazine Meditation. His publications include: Fundamental Moral Theology, Speak of Peace: Sunday and holiday homilies, and The Universality of Salvation in Jesus Christ. 吳智勳神父專訪(一): 道德導航儀 吳智勳神父專訪(二): 愛在臨終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