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

丙年 聖枝主日
吳智勳神父主日講道
慈悲的師傅
丙年 聖枝主日
依撒意亞先知書 50:4-7
斐理伯書 2:6-11
路加所載主耶穌基督的受難始末 22:14-23:56
敘述:那時候,民間長老、司祭長和經師都起來,把耶穌押送到比拉多面前。
(我在這人身上,查不出什麼罪狀來。)
敘述:他們開始控告耶穌說:
群眾:「我們查得這個人,煽惑我們的民族,阻止給凱撒納稅,且自稱為默西亞、君王。」
敘述:比拉多於是問耶穌說:
比拉多:「你是猶太人的君王嗎?」
敘述:耶穌回答說:
耶穌:「你說的是。」
敘述:比拉多對司祭長及群眾說:
比拉多:「我在這人身上,查不出什麼罪狀來。」
敘述:他們越發堅持說:
群眾:「他在猶太全境,從加里肋亞起,直到這裡,施教,煽動民眾。」
敘述:比拉多聽了,就問耶穌是不是加里肋亞人。既知道他屬黑落德統治,就把他轉送到黑落德那裡。這幾天,黑落德也在耶路撒冷。
(黑落德及他的侍衛,鄙視耶穌,並譏笑他。)
敘述:黑落德見了耶穌,不勝歡喜,原來他早就想看看耶穌,因為他曾聽說過關於耶穌的事,也指望耶穌顯個奇蹟。
敘述:於是,黑落德問了耶穌許多事,但耶穌什麼都不回答。
司祭長及經師,站在那裡,極力控告耶穌。
黑落德及他的侍衛,鄙視耶穌,並譏笑他,又給他穿上華麗的長袍,把他解回比拉多那裡。
黑落德與比拉多,就在那一天,彼此成為了朋友;他們原先彼此有仇。
(比拉多把耶穌交出,讓他們隨意處理。)
敘述:比拉多召集司祭長、官吏及人民來,對他們說:
比拉多:「你們把這個人押來給我,好像他是一個煽惑民眾的人。看,我在你們面前審問了他,而你們控告他的罪狀,我在這人身上,並查不出一條來;而且,黑落德也沒有查出,因而又把他押回到我們這裡,足見他沒有做過該死的事。所以,我鞭打他以後,便釋放他。」
敘述:每逢節日,比拉多必照慣例,給他們釋放一個囚犯。但他們卻齊聲喊叫,說:
群眾:「除掉這個人,給我們釋放巴辣巴!」
敘述:巴辣巴原是因為在城中作亂殺人,而入獄的。
比拉多又向他們聲明,願意釋放耶穌。但他們卻不斷地喊叫,說:
群眾:「釘在十字架上,釘他在十字架上!」
敘述:比拉多第三次對他們說:
比拉多:「這人到底做了什麼惡事!我在他身上,查不出什麼該死的罪狀來。所以我懲罰他以後,便釋放他。」
敘述:但是,他們更大聲喊叫,要求釘耶穌在十字架上。
敘述:他們的喊聲越來越厲害。比拉多於是宣判:照他們所請求的執行,便釋放了他們所要求的、那個因作亂殺人而入獄的犯人;並把耶穌交出來,讓他們隨意處理。
(耶路撒冷女子!你們不要哭我。)
敘述:他們把耶穌帶走的時候,就抓住一個從田間來的基勒乃人西滿,把十字架放在他肩上,叫他在耶穌後面背著。
有許多人民及婦女,跟隨著耶穌。婦女搥胸痛哭耶穌;耶穌轉身向她們說:
耶穌:「耶路撒冷女子!你們不要哭我,但應哭你們自己,及你們的子女,因為日子將到,那時,人要說:那荒胎的,那沒有生產過的胎,和沒有哺養過的乳,是有福的。那時,人要開始對高山說:倒在我們身上吧!對丘陵說:蓋住我們吧!如果對於青綠的樹木,他們還這樣做,對於枯槁的樹木,又將怎樣呢?」
敘述:另有兩個凶犯,也被帶去,同耶穌一同受死。
(父啊!寬赦他們吧!他們不知道他們做的是什麼。)
敘述:他們既到了那名叫髑髏的地方,就在那裡,把耶穌釘在十字架上;也釘了那兩個凶犯:一個在右邊,一個在左邊。
耶穌說:
耶穌:「父啊!寬赦他們吧!因為他們不知道他們做的是什麼。」
敘述:他們拈鬮分了耶穌的衣服。
(這是猶太人的君王)
敘述:民眾站著觀望。首領們嗤笑說:
群眾:「別人,他救了;如果這人是天主的受傅者,被選者,就讓他救救他自己吧!」
敘述:兵士也戲弄耶穌,前來把醋遞給他,說:
兵士:「如果你是猶太人的君王,就救你自己吧!」
敘述:在他上頭,還有一塊用希臘、拉丁及希伯來文寫的罪狀牌:「這是猶太人的君王。」
(今天,你就要同我一起在樂園裡。)
敘述:懸掛著的凶犯中,有一個侮辱耶穌說:
凶犯:「你不是默西亞嗎?救救你自己和我們吧!」
敘述:另一個凶犯,應聲責斥他說:
凶犯:「你既然受著同樣的刑罰,連天主你都不怕嗎?我們罪有應得;我們所受的,正相稱於我們所做的;但是,這個人,從未做過什麼不正當的事。」
敘述:隨後,那凶犯又對耶穌說:
凶犯:「耶穌,當你來為王時,請你記得我!」
敘述:耶穌給他說:
耶穌:「我實在告訴你:今天,你就要同我一起在樂園裡。」
(父啊!我把我的靈魂交託在你手中。)
敘述:這時,大約已是第六時辰,遍地都昏黑了,直到第九時辰。太陽失去了光,聖所的帳幔,從中間裂開,耶穌大聲呼喊,說:
耶穌:「父啊!我把我的靈魂,交託在你手中。」
敘述:耶穌說完這話,便呼出了最後一口氣。
跪下默禱片刻
敘述:百夫長看見所發生的事,於是光榮天主說:
百夫長:「這人,實在是一個義人。」
敘述:所有來看熱鬧的群眾,見了這情形,都搥著胸膛,回去。
所有與耶穌相識的人,和那些由加里肋亞來跟隨耶穌的婦女,遠遠地站著觀看。——上主的話。
吳智勳神父
路加福音一向被稱為慈悲的福音,它所記載耶穌的苦難最能突出衪慈悲的一面,論神修性,亦是四福音中最強的一部。我嘗試與大家從本週讀經中,認識耶穌基督慈悲的面貌,盼望能從中得到一些力量,學習身陷苦痛,仍慈悲待人。
讓我們先來看看祂怎樣對待門徒。在最後晚餐中,門徒爭論誰是最大,路加的記載中耶穌好像沒有生氣,還耐心地教導他們要願意成為最小的,要服侍人,好像一個快要去世的父親,知道自己的死已夠子女難過,不忍再責備他們,而且還這樣說:「在我的考驗中,你們始終和我在一起,所以我將王權賜給你們」。路加筆下的門徒並不是一群軟弱怕死的人,他們並沒有在耶穌被捕時走光;耶穌在山園祈禱時,門徒雖睡著了,但那是因為太憂悶而睡,這位慈悲的老師就是這樣看自己的門徒,總為他們辯護。
對於伯多祿,路加寫來細緻感人。首先耶穌幾次既以舊名「西滿」,又以他的新名「伯多祿」來稱呼他,提醒他的新身份,又向他預告,魔鬼會來動搖他,但又馬上安慰他說:「我已為你祈禱,為叫你的信德不至喪失,待你回頭以後,要堅固你的兄弟」。伯多祿在大司祭的庭院裡三次不承認耶穌,路加的描寫令人感覺耶穌好像聽到他的說話,只是背著他,有點兒不忍看著他犯罪,而當伯多祿第三次說不認識耶穌時,耶穌恰巧就轉過身來。不承認師傅為伯多祿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但不想發生的事已發生了,這正是他最無助、最失落、最需要人諒解時,耶穌就在那裡,以慈悲的目光看著他,好像對他說:「我瞭解你,我寬恕你」,伯多祿祇能跑到外面哭起來。
耶穌對所有敵人,慈愛未減。首先,猶達斯出賣祂時,耶穌稱呼他的名,這是福音裡唯一的記載。在猶太人的風俗中,叫別人的名是一種親切的表現,耶穌卻選擇此時親切的叫他的名字,明顯地希望以愛感動他回頭。當大司祭帶著隨從來捉拿耶穌時,門徒一時氣忿,削下大司祭僕人的一隻耳朵,四福音之中只有路加記載耶穌把那人的耳朵治好,顯出祂關懷敵人的痛苦。路加筆下的大司祭、經師、長老等人都不太凶惡,沒有安排假證人,沒有定耶穌的死罪,連比拉多也三次聲明耶穌無罪,路加似乎挑戰讀者:究竟誰定耶穌的死罪?
最後,該說到群眾了。群眾中的婦女幾乎全是好人,連在男人中,有不少跟在耶穌的十字架後面,耶穌特別安慰婦女們。至於那些喊叫要釘死祂的群眾,耶穌在十字架上的第一句話就是求天父寬恕他們,因為他們無知才會這樣做。第二句就是對旁邊的強盜說的:「你今日就要與我一起在樂園裏」,這個強盜曾為耶穌的清白說過一句好話,並親切稱呼耶穌的名,總算是給了痛苦中的耶穌一點兒安慰;耶穌雖在極度痛苦中,仍不會讓任何一個小恩惠溜走,完全寬恕他一生所犯的罪惡,立即賞賜他當天便與自己在樂園裡,成為第一位肯定進天國的新約人物。
在整個受難過程中裏,耶穌心無怨懟,一直以平和慈悲待人。這一份愛心,立刻產生功效。首先,有份釘死祂的一名百夫長,見到十字架上的耶穌沒有咬牙切齒、謾罵詛咒,反而在寬恕安慰人之後,平安地交付了靈魂,使他不能不承認耶穌是義人,並歸光榮於天主。十字架下的群眾見到這一切,亦感動得搥著胸膛懺悔地離去,他們之中不乏剛才瘋狂喊叫要釘死耶穌的人。人受屈辱,往往要求公義地報復;但是,報復不會感動人,倒是慈悲與寬恕才使人心折。路加記載的受難始末,就是慈悲的勝利,耶穌的愛把敵人也改變了。
路加要我們反問自己,是誰釘死耶穌?每次重讀耶穌的苦難,不光是重溫過去的歷史,而是提醒我們,人類的罪正是耶穌被出賣、誣告、以至於釘死的原因。不過,無辜受苦的基督仍然關心我們、不想責備我們、隨時願意寬恕我們、慈愛地回過頭來看我們,祂不會忘記我們為祂所做的每個小恩惠,反而我們一錯再錯時,祂仍會慈悲地為我們祈求:「父啊!寬恕他們吧,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在做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