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
丙年 四旬期第三主日
吳智勳神父主日講道
不斷結果實
丙年 四旬期第三主日
出谷紀 3:1-8,13-15
那時候,梅瑟為他的岳父,米德楊的司祭耶特洛放羊。有一次,梅瑟趕羊往曠野去,到了天主的山曷勒布。上主的使者,從荊棘叢中的火焰,顯現給梅瑟。梅瑟遠遠看見那荊棘被火焚燒,而荊棘卻沒有燒毀。梅瑟心裡說:「我要到那邊,看看這個奇異的現象,為什麼荊棘沒有被燒毀?」上主見梅瑟走來觀看,天主便由荊棘叢中叫他說:「梅瑟!梅瑟!」梅瑟回答說:「我在這裡。」天主說:「不可到這邊來!將你腳上的鞋脫下,因為你所站立的地方是聖地。」又說:「我是你父親的天主、亞巴郎的天主、依撒格的天主、雅各伯的天主。」梅瑟因為怕看見天主,就把臉遮起來。上主說:「我看見我的百姓,在埃及所受的痛苦;聽見他們因工頭的壓迫,而發出的哀號;我已注意到他們的痛苦。所以我要下去,拯救百姓脫離埃及人的手;領他們離開那地方,到一個美麗寬闊的地方,流奶流蜜的地方。」梅瑟對天主說:「當我到以色列子民那裡,向他們說:『你們祖先的天主,打發我到你們這裡來』的時候,他們必要問我:他叫什麼名字?我要回答他們什麼呢?」天主向梅瑟說:「我是自有者。」又說:「你要這樣對以色列子民說:那『自有者』打發我到你們這裡來。」天主又對梅瑟說:「你要這樣對以色列子民說:上主、你們祖先的天主、亞巴郎的天主、依撒格的天主和雅各伯的天主,打發我到你們這裡來;這是我的名字,直到永遠;這是我的稱號,直到萬世。」——上主的話。
格林多前書 10:1-6,10-12
弟兄姊妹們:我願意提醒你們,我們的祖先都曾在雲柱下,都從海中走過,都曾在雲中和海中受了洗,而歸於梅瑟,都吃過同樣的神糧,都飲過同樣的神飲;原來他們所飲的,是來自伴隨他們的屬神磐石:那磐石就是基督。可是,他們中多數人,都不是天主所喜悅的,因而倒斃在曠野裡。這些事都是我們的鑑戒,為叫我們不要像他們一樣貪戀惡事。你們也不可像他們一樣抱怨;他們中有些人抱怨過,因而被毀滅者所消滅。發生在他們身上的這一切事,都是為給人作鑑戒,並記錄下來,為勸戒我們這些生活在末世的人。所以,凡自以為站得穩的,務要小心,免得跌倒。——上主的話。
路加福音 13:1-9
那時候,有幾個人,把有關加里肋亞人的事,即比拉多把他們的血,攙和於他們的祭品的事,報告給耶穌。耶穌回答說:「你們以為這些加里肋亞人,比其他所有加里肋亞人更有罪,才遭此禍害嗎?不是的。我告訴你們:如果你們不悔改,你們都要同樣喪亡。「就如史羅亞塔倒下,壓死了十八個人,你們以為他們比耶路撒冷其他所有居民,罪債更大嗎?不是的。我告訴你們:如果你們不悔改,你們都要同樣喪亡。」耶穌講了這個比喻,說:「有一個人將一棵無花果樹,栽種在自己的葡萄園內。他來在樹上找果子,但沒有找到,便對園丁說:你看,我三年來,在這棵無花果樹上找果子,竟沒有找到。你砍掉它吧,為什麼讓它白佔土地?「園丁回答說:主人,再留它這一年吧!等我在它周圍掘上土,加上糞;將來,如果結果子,便算了;不然的話,你就把它砍掉。」
西方有句成語說:「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其實,好的開始是不夠的,還需要人不斷的努力,才能夠成功。以色列人曾經有一個好的開始,天主特別眷顧他們。但是,好的開始不夠,因為犯罪的緣故,第一代的以色列人全部死在曠野,到達福地的都是第二代的人。所以,聖保祿就叫人小心,不要以為自己站得穩;如果不小心,就會跌倒。 在福音裡,耶穌亦提出同樣的警告。聆聽和接納福音,的確是一個好的開始,但如果人未能夠結果實,同樣會喪亡。耶穌用了兩件時事和一個比喻來帶出這個訊息。第一件時事,就是比拉多初做巴勒斯坦總督時,曾經侮辱加里肋亞人,殺了他們後,將他們的血倒在他們的祭品裡面,作為初上任的下馬威。對於這件不幸的事,人會追問它的緣因,是否因為加里肋亞人犯了罪。耶穌並沒有以這件慘事是這些人的罪惡做成。人如果不悔改,招致靈魂的喪亡,這才是慘事。除了人為的禍患外,耶穌也用天災帶出這個訊息。當時史羅亞塔倒塌,壓死了十八個人,成為轟動一時的大新聞。猶太人自問:是否這十八個人都犯了罪,才有這樣的懲罰呢?耶穌就用這件時事7強調這些人的死不是因為他們的罪過;祇有不悔改,帶來靈魂的喪亡才是慘事。耶穌再用無花果樹的比喻,警惕祂的聽眾。無花果樹在那個地方是很珍貴的,能夠將無花果樹種在葡萄園裡,的確是一個好的開始。但假如缺乏果實,也同樣會被砍下。無花果樹三年都不結果,明顯指耶穌公開傳道已三年,但人仍沒有結果實的跡象,慈悲的園丁耶穌,代這棵樹向園主天父求情,再給果樹一次機會。這是路加時常要帶出的訊息,天主常是慈悲的,不願人喪亡。耶穌巧妙地挑戰祂的聽眾,要他們回答結果實的問題。訊息是充滿希望,耶穌主要不是恐嚇,因為無花果樹在那時是一些很珍貴的樹,不會隨便將它砍下,除非這棵樹已明顯地死亡。 我們基本上都是接受了基督信仰的人,已有了一個好的開始;但是,不要忘記聖保祿的說話,以色列人是我們的鏡子,他們亦曾領受過天主很多的恩寵,但最後也不能進入福地。在信仰的路途上,特別是我們身體或心靈上面對著痛苦的時候,我們會產生迷惘,會質問為什麼如此。門徒在路上不斷聽到耶穌預言自己會受難,難免困惑地自省為什麼會這樣。猶太人傳統中有一個想法,認為幸福就是天主的賞報,而苦難是天主的懲罰。耶穌在這裡還沒有下結論,因為圓滿的答案是在將來的十字架上。耶穌要帶出的是,世上的痛苦不一定是罪惡的懲罰,而世上的幸福,亦不一定是義人的賞報;最重要的是人領受了天主的恩寵後,有沒有好好的結果實。這需要我們在生活上不斷的做反省。 我們周圍時常發生一些不愉快的天災人禍,怎樣去面對常是信仰的挑戰。通常我們的祈禱,包括彌撒裡面的信友禱文,大部分都是求福免禍,這是每人的自然傾向。但是,祇有信仰有深度的人,才能夠面對災禍或幸福都同樣地相信天主。人人都樂意接受幸福,祇有信仰上的強者才從天主手上接受災禍,因為他知道世上的災禍與幸福都是暫時的、是次要的,結相稱恩寵的果實才是重要的。世上的災禍或幸福都不是進天國的條件,結恩寵的果實才是。 讓我們在四旬期裡,為自己屬靈的生命去做檢查,檢驗自己屬靈的健康。聖保祿曾在致迦拉達人書裡說出聖神的果實,應該是仁愛、喜樂、平安、忍耐、良善、溫和、忠信、節制等等。這些都是一些指標,查看自己屬靈生命的健康。天主既已在我們身上給一個好的開始,讓我們不要「白佔土地」,不要讓生活上的災難創傷得抬不起頭,也不讓生活上的幸福陶醉得原地不動,天主的恩寵要求結果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