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十九日 – 公平與公義
廣東話
普通話/國語
English
「你看,這些年來我服事你,從未違背過你的命令,而你從未給過我一隻小山羊,讓我同我的朋友們歡宴;但你這個兒子同娼妓們耗盡了你的財產,他一回來,你倒為他宰了那隻肥牛犢。」

他不得不把父親對待他自己和對待弟弟的分別放大來看。
因此他傾向把事件的每一個細節以及之後發生的事記得一清二楚。他把每一個字都精確地記錄起來。他嘗試用有利他自己的角度去分析事情,不斷在他們的說話和行動裡找錯處,以歸咎於他們。
這就是為甚麼大兒子嘗試提醒父親發生了甚麼事,彷彿父親忘記了或不知道自己在做甚麼。為了使理據更有說服力,使辯護理由更強,他對父親和弟弟行事的意圖作了不少假設,並以有利自己的角度去解釋一切。這些行為在那些相信自己是受害者,或認為公義得不到伸張的人身上,都是很常見的。
事實上,我們很多時都傾向把公平和公義混淆。「公平」這概念本身是主觀而相對的。當討論何謂公平時,我們很多時都會偏袒其中一方,極少機會能以持平和客觀的態度去表達。對一方的公平常常是對另一方的不公平。如果對任何一方有所偏袒的話,又如何有「公平」可言呢?《天主教教理》是這樣定義「義德」的:
義德是倫理的德行,在於依循恆久和堅定的意願,給予天主和近人所應得到的。(《天主教教理》 1807) 近人所應該得到的,與他們的需要和利益有密切關係。如果我們擁有這個概念的話,我們就不會傾向只保護自己的利益。我們若以這樣的新眼光去理解和行使公義,我們就能被提升,沒那麼容易去審判別人,同時亦能把眼光放遠一點,使我們能從種種出現在大兒子身上的束縛和枷鎖中釋放出來。這樣我們就較容易以父親,也就是施予者的角度去看事情。
此外,我們所得到的恩寵和各種禮物都是天主無條件地賜予的,它們都不是賺回來的。當中並不存在交易。故此這些恩寵和禮物都是我們白白領受的。
由於是「白白領受」,我們不應把目光放在施予者作出選擇時背後的邏輯,我們固然無法理解,也無權過問他的決定。
每當我們領受這些禮物時,我們都不應質疑施予者怎樣處理和分配他所擁有的東西。他有充分權利去決定怎樣運用他所擁有的。瑪竇福音第二十章中葡萄園僱工的比喻可以幫助我們掌握這一點。(瑪竇福音 20:1-16) 比喻講述一個慷慨而慈悲的家主,給那些只工作了一小時的工人與那些工作了一整天的工人同樣的工資。這個比喻相當富爭議性,家主和工作了一整天的工人所代表的兩方爭持激烈,但為我們基督徒來說,這比喻卻開啟了我們的眼目,向我們展示了天主賞賜恩寵的玄妙!
反思

你是否被不寬恕所奴役而無法得到解脫?
你希望天父把你從不寬恕的牢獄中釋放出來嗎?
今日禱告

以上所求,是靠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亞孟!
願光榮歸於父、及子、及聖神,起初如何,今日亦然,直到永遠,亞孟。
親愛的阿爸父:當我越體味到祢恩典的玄妙,越來越感到自己的有限,一切都是祢的恩賜,我一無所有。
主啊!是祢的明燈照亮了我。求祢給我再做一顆純潔的心,求祢使我心重獲堅固的精神。求祢不要從祢的面前把我拋
棄,不要從我身上將祢的聖神收回。(聖詠 51:12-13)
親愛的阿爸父, 我現在更明白祢的行徑遠超我們的行徑。求祢使我不要自我中心,多擁抱和同理他人,寬恕得罪我的人,跳出傷痛的制肘。請祢不要拋棄我,再做我一個純潔的心, 使我重獲堅固的精神,不要在我身上將祢的聖神收回。亞孟。詠51:12-13
但天主是不會收回聖神的,是嗎?
我親愛的阿爸父:
多謝你及時喚醒了我,我在今天之前也像大兒子一樣,做了不該做的事,想了不該想的事,說了不該説的話,但這一刻你使我醒,感謝主,讚美主。
主祐
「履行正義,愛好慈善。」(米6:8)曾幾何時,這句話在香港的社會上,是不少人掛在口邊的一句「口頭禪」。是的,為很多人來說,口中所說的公義,似乎是放諸四海皆準,總是認為,為着持守公義,卻妄顧了他人應有的權利和尊嚴,甚至用更甚的行徑,強加在他人身上,然後不諱言地,他是主持公義!
說回這福音故事,大兒子的態度和言詞,明顯是指斥弟弟的惡行,父親的妄為,為的只是要明確地取回他認為應有的一份。無他的,因為他要取回自己應得的,父親卻沒有任何具體清晰的行動作回應,心中的不憤和要求,為不少人而言,這是理所當然的。可是,從另一角度來看,大兒子對自己最親弟弟抱着這種極端的表態,這真的叫「公義」嗎?
說到這點,筆者的內疚感亦隨之而發。回想昔日因父親對所自己的,至令心中長時間抱有怨恨,是否對一直愛自己的父母,又是公義嗎?今天已為人父,當子女以此態度對待自己時,內心又有怎麼樣的感受呢?
上主,請求祢抹去我心中的怒氣和怨恨,並幫助我明白父愛的真正意義!
转发第29天心得:
只有天主能给到真正的公义,没有别人,因为只有祂全然知晓一个人身心灵完整的状态,而我们看到的都是片面的,自然没有资格做判官。谁知道大儿子在地里干活辛劳的时候,小儿子没有在猪圈找动物吃剩的豆荚;谁又知道佣工在葡萄园安心工作的时候,失业者没有在烈日下焦急等待着生存的口粮?因为我不是他,我不知道也许他肉体享乐,精神却承受极大的煎熬,或者连基本的温饱都没有。当抱怨不公的时候,请把视角放大一些,看看那些流民难民贫民,那些边缘人,和心灵承受痛苦者。那时,天主圣三也曾这样俯视寰宇,看到了世界的疾苦,听到了百姓的哀号。祂以下降的方式,空虚了自己,托起了整个世界。而我也要学习以祂的眼光看待并关爱祂拯救的世界!
當心裡覺得不公平的時候,就會「忿忿不平」,於是內心就失去平安。
若是覺得不公平越嚴重,內心的不平安就越大。
但是這樣不但不能解決問題,而且也傷害到自己的身心。毫無益處!
我們如何才能得到內心的平安呢?
「你們應該尋求天主的國和祂的義德,其他的一切自會加給你們」
今後我不再用「公平」去看事情,只追求天主的國和祂的義德,這樣才能每晚帶著天主的平安,安然入睡。
全能永生的天主,我完全相信祢有公平的計劃恩賜。??♂️
世人常常只看到眼前的事物發生,我們能夠看到一小段的故事。有些事情我們覺得它的發生,對某人或某個團體不公道,他們的受壓迫,受當權者的欺詐,剝削。
我們便想替他們伸張正義。對於那些天災人禍,火山爆發,地震,海嘯,颱風等天災,傷亡巨大,死傷無數。人為的戰亂,大國無理的入侵小國,樓宇被炸毀,數以百萬平民,喪失家園。覺得天主對事是否公平?為何可以讓它發生?天理去了那裡。以上的種種事件,是否對我們的天主失去信心?以前我是會問,天主是否睡著了?
但是當我讀到了一個比喻,我便明白了:我們好像站在一張很大的圖畫的一個很小的角落,我們只看到這幅畫的很小部分!我們看不到天主畫的全部畫面,比瞎子摸象,所摸到的還要小!天主是超越時空的,我們在世,只是數十萬光年其中的千份一秒。我們又怎樣能夠知道天主的計劃?這幅畫的全部呢?因為不幸發生之後,必會帶給人們的反省,從歷史發生的事中,後人便能夠學習,所謂前車可鑑。從災難中,可以發明新的科技,去預告天災,發明測量儀器或者用科技克服它。如:把帶給人類災難的核彈,改變做核能發電,核磁共振的醫療儀器等等。但是人類要很小心,切勿覺得我們的科技可以戰勝天主,便開始遠離天主!宇宙之大,人的智慧是非常有限,千萬不能想歪了。其實我們越知得多,越知道我們所知的實在太少!我們要信賴天主,祂給我們是最好計劃,最適合每個人的。祂是一個公議,仁愛的天主。亞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