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十九日 – 公平与公义
广东话
普通话/国语
English
「你看,这些年来我服事你,从未违背过你的命令,而你从未给过我一只小山羊,让我同我的朋友们欢宴;但你这个儿子同娼妓们耗尽了你的财产,他一回来,你倒为他宰了那只肥牛犊。」

他不得不把父亲对待他自己和对待弟弟的分别放大来看。
因此他倾向把事件的每一个细节以及之后发生的事记得一清二楚。他把每一个字都精确地记录起来。他尝试用有利他自己的角度去分析事情,不断在他们的说话和行动里找错处,以归咎于他们。
这就是为什么大儿子尝试提醒父亲发生了什么事,仿佛父亲忘记了或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为了使理据更有说服力,使辩护理由更强,他对父亲和弟弟行事的意图作了不少假设,并以有利自己的角度去解释一切。这些行为在那些相信自己是受害者,或认为公义得不到伸张的人身上,都是很常见的。
事实上,我们很多时都倾向把公平和公义混淆。 「公平」这概念本身是主观而相对的。当讨论何谓公平时,我们很多时都会偏袒其中一方,极少机会能以持平和客观的态度去表达。对一方的公平常常是对另一方的不公平。如果对任何一方有所偏袒的话,又如何有「公平」可言呢? 《天主教教理》是这样定义「义德」的:
义德是伦理的德行,在于依循恒久和坚定的意愿,给予天主和近人所应得到的。 (《天主教教理》 1807) 近人所应得到的,与他们的需要和利益有密切关系。如果我们没有这个概念的话,我们就倾向保护自己的利益。如果我们以这样的眼光去理解和行使公义,我们就能被提升,没那么容易去审判别人,同时亦能把眼光放远一点,使我们能从种种出现在大儿子身上的束缚和枷锁中释放出来。这样我们就较容易以父亲,也就是施予者的角度去看事情。
此外,我们所得到的恩宠和各种礼物都是天主无条件地赐予的,它们都不是赚回来的。当中并不存在交易。故此这些恩宠和礼物都是我们白白领受的。
由于是「白白领受」,我们不应把目光放在施予者作出选择时背后的逻辑,我们固然无法理解,也无权过问他的决定。
每当我们领受这些礼物时,我们都不应质疑施予者怎样处理和分配他所拥有的东西。他有充分权利去决定怎样运用他所拥有的。玛窦福音第二十章中葡萄园雇工的比喻可以帮助我们掌握这一点。 (玛窦福音 20:1-16) 比喻讲述一个慷慨而慈悲的家主,给那些只工作了一小时的工人与那些工作了一整天的工人同样的工资。这个比喻相当富争议性,家主和工作了一整天的工人所代表的两方争持激烈,但为我们基督徒来说,这比喻却开启了我们的眼目,向我们展示了天主赏赐恩宠的玄妙!
反思

你是否被不宽恕所奴役而无法得到解脱?
你希望天父把你从不宽恕的牢狱中释放出来吗?
今日祷告

以上所求,是靠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亚孟!
愿光荣归于父、及子、及圣神,起初如何,今日亦然,直到永远,亚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