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日 – 管家的身份與職責
廣東話
普通話/國語
English
昨天我們從《天主教教理》學到「義德」的定義:義德是倫理的德行,在於依循恆久和堅定的意願,給予天主和近人所應得到的。(《天主教教理》 1807) 這是一個很多人都不為意亦不會有意識地去實踐的概念。欠缺這個心態會令人與人之間,或團體與團體之間,為了維護和爭取各自的權益而發生衝突。要解決衝突,我們除了要懂得易地而處代入對方的處境之外,我們也必須戴上另一副眼鏡 —— 這個「給予天主和近人他們所應得到」的概念比我們想像中更重要,影響更深遠。
教理繼續說明「義德使人尊重每一個人的權利,奠定在人際關係中的和諧, 因而促進人類之間的平等和公益。」(《天主教教理》 1807) 這裡的重點在於公益和個人利益的分別;以及尊重他人的權利,而不單只顧及我們自己的利益。這樣就能建立人際關係中的和諧,繼而促進人類之間的平等和公益。至少可以說,這是一個思維模式的轉移。我們的社會無法保持和諧就是因為欠缺這份崇高的理念。由此造成人際關係的破裂,人與人之間無法再和睦共處,欠缺了人際關係的基礎,使整個「人類生態系統」無法持續成長和發展。而這正在世界各地發生!
諷刺地,當我們致力尋求經濟發展,我們的社會就越發撕裂和對立,已到了一個前所未見的程度。指控、分裂、戰爭、報復和暴力已經成為了目前人類一個極可悲的新常態。而我們已慢慢適應這種情況,對這樣的趨勢感到麻木。可悲的是這個自毀性及傳染性的病態是我們所有人都直接或間接地參與造成的!
這種平等會增進人與人之間的和睦和團結。如果我們不與他人分享屬於他們的一份,給予近人所應得到的,我們實際上在搶劫他們的財產。到最後,當耶穌再來時,我們需要把管家的賬目原原本本的交出來。(路加福音 16:2)
教理告訴我們:「有義德的人經常在聖經中被提及,他們思念正直習以為常,對待近人公正不偏。」
到最終,人際關係才是最重要的。主耶穌召叫我們即使仍在現世,也應以團結和共融為目標。
讓我們把焦點放在人類共同的人性和普世美德,而不再著眼於人與人之間的差異,讓我們反思我們作為管家的真正身份,而不再以擁有者的心態行事。讓我們為在基督面前交出管家的賬目而作好準備。
「如果你們在別人的財物上不忠信,誰還把屬於你們的交給你們呢?」
反思
你以甚麼方式剝奪了他人原本所應該得到的東西?
你有否直接或間接地參與任何造成分裂或衝突的行為?
今日禱告
以上所求,是靠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亞孟!
願光榮歸於父、及子、及聖神,起初如何,今日亦然,直到永遠,亞孟。
親愛的天主,我渴望,天主能盡快收回我的貪婪,專心福傳勿遲緩。?
好想係度多謝天父同製作心田的農夫台前幕後嘅天使們,令我多一個機會親近天父,反省自己嘅不足同給予我靈性上嘅充實。
做咗半世人,近幾年先多啲去認識天父。感受到愛同寬恕嘅重要。眼見表面上嘅社會進步,同時見到道德嘅退步。所謂進步,好多時都只係用物質嚟衡量。越見所謂嘅進步,人就越嚟越自私,不斷追求物質生活。有時不得不承認魔鬼嘅利害。魔鬼將天父講嘅自由同公義曲解,利用人嘅自而為是、自視過高、自滿、自私等等,令人遠離天主。愛同謙卑,不段去反省令我更靠近天主。科技上嘅發達提供俾人有更容易嘅渠道去發表意見。各人有自己意見、睇法同立場。咩先係啱呢?咩係自由?咩係公義?係自己所定的呢?還是聽從天主的呢?我相信愛可以令世界變好。主佑大家???
魔鬼正正利用科技去引起分裂,誤導,合理化,自以為是,驕傲,可悲的是很多人已經跌入了這個的圈套而不自知,我很慶幸很感恩,聖神讓我每日反省,作出選擇,天天警醒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感恩在靈修路上有同行者,互相指醒。天主保佑。
親愛的阿爸父:請讓我反思我作為管家的真正身份,教我學習去給予近人他們應得的一份。主啊!我渴望獻上我的最好,一份為祢理所當然的獻祭!
親愛的阿爸父,求祢教導我成為一位好的管家,教導我給予近人他們應得的一份,培養美德的德行,尊重別人的權利,顧及各人的利益,建設和諧共融的團體。????
現今世代,人際關係的破裂,家庭和團體的分裂,社會意識形態的撕裂……,這一切一切,都已令每個人陷於罪惡的泥沼中,纏繞不已。更重要的,這些裂縫處處的關係,使人完全失去了尊嚴、人性、自由和生命!請問是甚麼因由使世界出現這悽慘的境況?歸根究底,是「原罪」所帶來的禍害,延續至今!
其實,人的自我膨脹,正正是導致分裂的罪魁禍首,因為當人自視過高,往往出現這種情況一一「空棺材出殯」一一意即「目中無人」,試問這類人的眼裏只會看甚麼呢?甚至連天主也看不在眼內,心中又何來見主呢?小兒和大兒也曾就是處於這樣的心態中,這是值得我們反思和警醒,不要再做不相稱基督徒身份的行徑呀!
今年的四旬期,巴黎第八區本堂,波特神父(François Potez)的一篇講道,如清泉,澆灌人心。
《這是母親跟我們説的故事:
營造庭園有兩種方法,第一種人,總看到雜草,所以把全部時間用來斬草除根。最終,那些勤奮努力的,贏得完美無瑕的庭園:一根雜草都沒有,他們引以爲傲,但是,卻看不見一朵花,因為雜草似乎總除不盡,騰不出時間栽花!
另一種經營庭園的人,因為愛花,以全付心力去照顧栽培,當然,經過花叢時,見到雜草,順手就給除掉了。但是他們不把它放在心上,他們專注於讓每叢花,每棵樹,開最多的花,結最多的果。總結算時,因為庭園裡開滿鮮花,果實豐富,以至於雜草劣草,竟然無容身之地!
我真受夠了毫無收穫的四旬期! 一切都是負面的:前一半時間,用力搜索自身重大缺點,另一半時間,拿出除雜草劣根精神,奮不顧身,除惡務盡。 結果呢,是白費力氣!我們終將帶著所有的不完美去見天主。本性難移,我們的缺點不因年歲增長而消減,反而遞增。幸好,我們的優點也是如此。當我們發現:我們的優點能夠比缺點增長更快,我們的教戰手冊,就要改寫了。《訓道篇》(訓3,2)説: 《事事有定時,栽種有時,拔除亦有時》,但是最重要的是,是成長!耶穌説《不是你們揀選了我,而是我揀選了你們,並派你們去結果實,去結常存的果實》(若 15,16)
我們何不度一個花團錦簇的四旬期?當然,整地,開墾都是基本工作,但是,重要的是開開心心的去做,並且提醒自己,目標不在把雜草趕盡殺絶,而是爲迎接一個繁花綻放美麗庭園!懷著喜悅,憧憬,想像一個繁花盛開,四旬期讓我們住視著復活節的光明,準備好我們的心,今年要如何歡欣讚美復活主!
《齋戒》,是修剪枝條,去蕪存菁,我們修剪玫瑰,爲了讓它有更好的成長空間,得到充足日照,對於健壯的株條,下剪不猶豫,對比較軟弱的,輕柔下手。
《祈禱》,是照顧,貧瘠的地,耙土施肥,需要扶植的枝條,給予支架,導引攀爬的枝條… 這一切,需要時間。一星期一個小時不夠:一有空就去。天天勤探望,熱情的園丁,巴不得一生徜徉其中!
最最重要的,是大方慷慨的精神,這就是四旬期的《施捨》,分享美麗的花果,毫不計較。我的母親,即使只是留宿一個晚上的客人,房間裡,總有一束花兒,即使是冬天,伴隨美好的花束,是她的笑容。
來吧! 挽起袖子,什麼是這個四旬期我要照顧栽培的花朵兒,什麼是天主賜予我的塔冷通,祂盼著我開花結果!如果你沒有自己的花園,堂區有永遠做不完的工作,需要你加入…》
宋聶神父(Denis Sonet ) 帶領婚姻諮商,最受歡迎的教戰手則是:一年一度蜜月!
四旬期,是我們跟隨耶穌走向曠野的蜜月跟隨祂,我們在曠野開墾內心的花園。
藉著基督,偕同基督,在基督內,天主從創世之前就愛了我們,把我們捧在手心上,如同棄家而去的浪子,我們越走越遠,天主慈愛的眼光永遠沒有遺忘我們任何一位,祂總是眼巴巴的,倚門等候,我們能回饋於千千萬萬分之一的,只有四旬期這一刻:與祂面對面,捧著祂藉著以色列選民,一代代傳遞到我們手中的《聖言》:祂把自己完全交託在我們手中。
橫看世界,國與國之間的競爭,大國還要組合其他的盟國,圍攻發展中的國家,恐防它們的利益被取代!誣捏,高壓的手段,無所不用其極!跨國的大公司,以壟斷的手法做生意,使到小公司不能在市場上站得住腳而倒閉。全部都是金錢,權力掛帥。沒有什麼良知可言。國家定出法例,給墮胎合法,吸食大麻合法化,擁有鎗械合法,同性戀合法。大公司的超級利潤,可以用各種方法免交稅收。世上的財富收歸百份之十的人手中。更是為富不仁,不斷利削其下員工的薪金與福利。皆因他們貪婪和自私自利的性格。
如果我們不與他人分享屬於他們的一份,給予近人所應得到的,我們實際上在搶劫他們的財產。到最後,當耶穌再來時,我們需要把管家的賬目原原本本的交出來。(路加福音 16:2) 又如富翁與乞丐拉匝祿的故事:富翁天天奢華宴樂,連碎屑也不肯施捨給飢餓的人,死後便要受永罰之苦。(路十六:19)我們要知道,世上的富貴和權力,是主賜給我們替祂託管的。我們是這個世界以及所有託付給我們的東西的管家。這些我們白白得來的資源,應分配給有需要的人。這就是我們應該推動的「平等」和真正的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