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十天,我們從不同角度去反思關於生命優次這個話題。由耶穌指出我們讓 「許多事」令我們操心忙碌開始,到了解現今世代「許多事」的重災區、囤積的心態問題、取捨的困難、生命主人的抉擇等等。接著我們認識生命中另一種包袱,同時亦是另一種「囤積」,就是情感包袱和心靈枷鎖。而導致情感包袱和心靈枷鎖產生的原因,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亦是忙碌的現代人嚴重忽略的一環。這些看不見的包袱及枷鎖,與其他物質及非物質的囤積一樣,同樣只有真正信靠天主,才有出路。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堅信我們是天父的子女,天國的繼承者,我們就有來自主耶穌的權柄,有能力對抗及驅逐魔鬼在我們身上的工作,釋放包袱和枷鎖。

但如果我們要獲得持續的自由,我們就需要改變生活習慣及模式。我們在過去兩天強調過,我們要把生命的重心,重新放於人與人的關係之上,特別是與家人及摯親的關係。這可以阻止魔鬼有機可乘,在我們的關係上佈下陷阱,製造更多的包袱與枷鎖。

魔鬼喜歡隱藏在生活的細節當中,特別是那些看似美好或者無關重要的細節中,掩人耳目。

所以,面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我們不可以掉以輕心。其中最重要的關鍵,就是我們與人溝通時的態度及模式。以不適當的態度及模式與身邊的人溝通,對彼此關係,會造成十分深遠的負面影響,以及為雙方帶來沉重的精神負擔。

正如從瑪爾大和耶穌的對話當中,瑪爾大斥責耶穌說:「主!我的妹妹丟下我一個人伺候,你不介意嗎?請叫她來幫助我罷!」(參 路加福音 10:38-42);

瑪爾大以指控的口吻控訴瑪利亞,同時也直指耶穌的不是,充滿批判的態度。這不就是魔鬼一貫煽動我們的做法嗎?亞當指控厄娃,而厄娃指控蛇開始(參 創世紀 3:1-13),貫徹始終,直到此世界的終結(參 默示錄 12:10)。這種溝通的方法,互相推卸責任,源於自私自我保護的動機。這種透過指控他人來證明自己理直的做法,有貶低他人以抬舉自己之嫌。在一些更嚴重的情況中,指控者甚至會以貶低他人的人格來抬舉自己的信譽。

這些指控行徑雖有程度之分,但同是自我中心和罔顧他人需要及感受的行為,都是主耶穌所斥責的。要防止自己成為指控者,我們需要學習天父的慈悲,不去判斷他人,也不定他人的罪。

否則,就算我們放多少時間及心血在人際關係上,也是於事無補,反而弄巧反拙!

耶穌在路加福音第六章36至38節這樣說:

你們應當慈悲,就像你們的父那樣慈悲。你們不要判斷,你們也就不受判斷;不要定罪,也就不被定罪;你們要赦免,也就蒙赦免。你們給,也就給你們;並且還要用好的,連按帶搖,以致外溢的升斗,倒在你們的懷裏,因為你們用什麼升斗量,也用什麼升斗量給你們。」

(路加福音 6:36-38)

讓我們在人與人的關係當中,以天父慈悲的面容彼此相待!

「如果你判斷別人,你就沒有時間去愛他們。」

— 聖德蘭修女

反思

你過去與人溝通時,有沒有曾經指控人或被指控的經驗?結果如何?你有何感受?

當你與一些有同理心的人溝通時,你的感受如何?這種溝通模式對彼此的關係有什麼益處?

你與人溝通的習慣及模式,有什麼可以改善的地方呢?

今日禱告

慈悲的阿爸父,我衷心感謝祢以不同的關係祝福了我。我為此而感謝讚美祢。無論這些關係為我帶來甘甜抑或痛苦,我知道都是祢允許的,也是為著我的益處!求祢讓我能以祢的目光去看身邊的家人及親友,並以祢的慈悲及同理心對待身邊的人。求祢讓我棄絕自我中心,易地而處去了解他人的需要。讓我在不同的關係中,成為別人的祝福。以上祈禱,是因主耶穌基督的聖名而求,亞孟!

願光榮歸於父、及子、及聖神,起初如何,今日亦然,直到永遠,亞孟。

如這反省內容對您有幫助,而您未報名接收每天發出的電郵,邀請您按此報名。如您有臉書帳戶並希望在那裡與人分享,邀請您加入這 臉書群組

誠意邀請大家留言分享這天避靜內容帶給你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