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十一日 – 审判者及竞争者的代价
广东话
普通话/国语
English
与其问自己:「我所得到的是否足够?」不如问:「我所付出的是否足够?」当我们抱着「付出」而不是「获取」的心态时,一切就随即改变。

我们的眼光如果保持不变,就会造成一种竞争的心态。我们会认定世界并没有足够资源给人共享。我们会拼命争取更多资源和好处。我们会把所有在途中遇上的人视为威胁我们的竞争对手,而不是能互相扶持的同行者。
但天主创造的一切都是丰盛的,不乏美善之圆满。
意识到这一点会开阔我们的思想和心灵。我们对事物的看法主宰了一切!
很多人都有这个想法:「有竞争才有进步」。但这种进步背后的代价很大。当我们竭力超越他人时,我们就会进入一种竞争心态。这种心态促使我们变得自我中心和自私,驱使人进入一个「作战」的状态,而不是一个「分享」和「与人合作」的状态,这样会构成非常负面的影响。人与人之间由此变得分化,而不能团结,长远来说会为人类结构制造撕裂。这就解释了为何社会越是进步,发展的速度越快,人的道德和灵性就越扭曲堕落。这情况同样地影响着个人、团体以及社会结构层面。
在个人层面来说,为了力争上游和证明自己胜人一筹,我们倾向贬低别人以抬高自己。我们会用每一个机会去说人闲话、判断别人、贬低别人或说人坏话。
撒旦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境况都会显露它的头角。我们时常陷入这个耶稣警告过我们的诱惑:我们倾向看见别人眼中的木屑,而看不见自己眼中的大梁 (玛窦福音 7:3)。我们失去耐性,拒绝聆听,并急于下结论。这种心态和行为源自于骄傲。
当我们不清楚自己的身份,不知道天主有多爱我们,在祂眼中多么有价值的话,骄傲就在我们内萌生。
当我们不知道自己真正的身份,我们就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我们也会缺乏安全感,变得自卑。这个情况会再次触发我们内在判断和竞争的机制。到头来,这恶性循环会完全破坏我们最终的据点—— 我们对天主与对他人的信任。
判断就是大儿子堕下的陷阱,耶稣时代的法利塞人的情况也是一样。判断蒙蔽我们的思想,使我们的灵魂腐朽,也令我们的心无法以慈悲待人。
圣特蕾莎修女这样说:「如果你判断别人,你就没有时间爱他们。」
反思

你是否经常视别人为假想敌或威胁,而不是朋友和合作者?
你有多喜欢竞争,又有多慈悲?你觉得两者可以并存吗?
今日祷告

以上所求,是靠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亚孟!
愿光荣归于父、及子、及圣神,起初如何,今日亦然,直到永远,亚孟。
轉發第31天避靜心得:從小在一個接受應試教育的環境中長大,競爭成為一種習慣。這種競爭帶給人壓迫感,好像自己是需要產能的機器,而扼殺了夢想情懷。曾經很懷念跟朋友們一起打球的美好,可常常被解讀為一種浪費時間。競爭抹殺了興致,信任,帶給人孤獨,焦慮和無謂的重複工作,使人變得計較,冷漠。可合作不同,合作是一種高尚的格局和視野,帶給人互動的喜悅,雙贏和扶持。國與國的競爭帶來災難,流派與流派的競爭帶來詆毀,但合作卻可以造福人類。求主讓我們從競爭的短視中走出來,換一種合作的方式,感受另一種愛的視野。